夜读黄景仁

0

潮生潮落自終古,我欲停杯一問之。

北京时间:7月31日 22:00

本期主持:You Geng


特别鸣谢:Chen,Yolanda,Siyi,Peilin参与选诗!


▲ 题图 明 仇英 渔笛图




01

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樓醉中作歌

【卷四】

紅霞一片海上來,照我樓上華筵開,
傾觴綠酒忽復盡,樓中謫仙安在哉!
謫仙之樓樓百尺,笥河夫子文章伯,
風流彷彿樓中人,千一百年來此客。
是日江上彤雲開,天門淡掃雙蛾眉,
江從慈母磯邊轉,潮到燃犀亭下回,
青山對面客起舞,彼此青蓮一掊土。
若論七尺歸蓬蒿,此樓作客山是主。
若論醉月來江濱,此樓作主山作賓。
長星動搖若無色,未必常作人間魂,
身後蒼涼盡如此,俯仰悲歌亦徒爾!
杯底空余今古愁,眼前忽盡東南美,
高會題詩最上頭,姓名未死重山邱,
請將詩卷擲江水,定不與江東向流。


02

九月白門遇伍三病甚恐其不可復治後聞其强病相送而余已發矣因綜計吾二人聚散蹤迹作爲是詩伍生見之當霍然也
【卷四】

伍郎束發去鄉土,挾彈翩翩十三五。
呼盧縱酒百不憂,只思射殺南山虎。
西泠橋畔與君逢,投鞭一醉春風中。
吳姬壓酒香滿店,門外垂楊嘶玉驄。
是時方兩小,意氣絕傾倒。
一為吳門別,君訪安期島。
十年滄海頭,朱顏自不保。
嗟嗟翔風翰,墮作窮林鳥。
葛衣索索行市中,雙鬢憂來似蓬葆。
道逢南陽劉孝標,慨然為著廣絕交。
炎涼世態有如此,我輩豈肯長蓬蒿。
倏忽流光疾如電,耿耿思君撫長劍。
扁舟三度訪君門,落花滿地無人見。
今秋意外得重逢,誰知君病餘危喘。
得志無身吾所傷,況今七尺猶貧賤。
我為因人更遠離,望風遙別不勝悲。
聞君力疾猶相送,想見重來惆悵時。


03

旅夜
【卷四】

天高野曠肅孤清,落木蕭蕭旅夢驚。
病馬依人同失路,冷蟬似我只吞聲。
荒城月出夜逾悄,小閣燈殘水忽明。
一臥滄江時節改,深杯柏葉為誰傾。


04

重九夜偶成
【卷二】

悲秋容易到重陽,節物相催黯自傷。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風不雨倍淒涼。
依依水郭人如雁,戀戀寒衣月似霜。
差喜衰親話真切,一燈滋味異他鄉。


05

雜感四首 其二
【卷六】

歲歲吹簫江上城,西園桃梗托浮生。
馬因識路真疲路,蟬到吞聲尚有聲。
長鋏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氣難平。
劇憐對酒聽歌夜,絕似中年以後情。
 




参考人物年表


少年孤苦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四日,黃景仁出生於高淳學署。乾隆十八年(1753年),喪父,家中叔輩很少,只好由祖母呂孺人監讀黃景仁。
  乾隆二十年(1755年),隨祖父黃大樂從高淳回到祖籍常州,居住在白雲溪上游。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應試。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祖父黃大樂去世。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祖母呂孺人去世。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開始寫詩。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哥哥黃庚齡去世。同年參加童子試,名列第一,頗受常州府知府潘恂、武進縣知縣王祖肅的欣賞。


遊學江浙

  乾隆三十年(1765年),補博士弟子員,在宜興、氿里讀書。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和洪亮吉結交,從此專心於詩,因為母親年老,從此客游四方謀生以奉養家人。冬,游揚州。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娶妻趙氏,時邵齊燾在常州龍城書院講學,可惜黃景仁沒有師傅,便邀請他來受學,黃景仁為其知遇之恩所感動,便前去受教,不久離去。春,游銅官山。秋,前往杭州,準備參加江寧鄉試。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夏,游徽州。秋,參加江寧鄉試。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春,游杭州、徽州。夏,游揚州。秋,回常州。冬,拜訪湖南按察使王太岳,成為王太岳的幕賓。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春,登衡山。夏,回常州。秋,參加江寧鄉試,同年邵齊燾去世,黃景仁認為知己已死,世間已無可留戀,便開始浪遊。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春,到秀水,遊覽安徽,成為太平知府沈業富的幕賓。秋,參加省試。長子黃乙生出生。冬,到太平,拜訪安徽學政朱筠,在朱筠的幕中校勘文章。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成為朱筠的幕賓,從師朱筠。三月,與會太白樓,黃景仁年紀最小,穿着白色的袷衣站在太陽的影下,不一會便寫下幾百字,其他客人都為之驚嘆,紛紛放下筆,黃景仁因此名聲大噪,士子都爭相模仿他的詩。黃景仁又游黃山、白岳、九華。秋,游安慶、六安。冬,游潁州、鳳陽。十二月,回常州。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春,跟隨朱筠到廬州、泗州。夏,游徽州,到杭州。秋,游徽州。冬,回常州。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春,游揚州。夏,回常州。秋,參加江寧鄉試。冬,游虞山,祭拜邵齊燾之墓,又到江寧。
  乾隆四十年(1775年),從江寧前往太平。夏,在壽州正陽書院講學。冬,因為覺得自己的詩沒有幽、並之地的豪士的風範,於是決定北上,十二月抵達北京,同年著成《兩當軒集》。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應乾隆帝東巡召試,取二等,被賜予二匹緞,任武英殿書籤官,任主薄。


窮困潦倒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接母親和家人到北京居住。秋,參加順天鄉試。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受業於鴻臚寺少卿王昶門下。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秋,參加順天鄉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秋,再次參加順天鄉試。同年將家人送還常州。游山東。冬,到北京。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秋,游西安,拜訪陝西巡撫畢沅,畢沅對他的才能感到驚奇,款待他,並援助他為縣丞。冬,回北京。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春,到吏部等待任官。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三月,為債主所逼,帶病離開北京,跋涉太行山,到達解州時病發。四月二十五日,在河東鹽運使沈業富府邸中去世,友人洪亮吉為其服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