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水经注。河水

0

河出昆仑,重源潜发,沦于蒲昌,出于海水。

▲ 题图 南宋 马远 水图卷之黄河逆流


北京时间:9月2日 22:00

本期主持:Yi Wang




01


“六合之内,水泽之藏,大非为巨,小非为细,存非为有,隐非为无,其所苞者广矣。” (卷河水)



02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卷四:河水)

『引申』

《晚渡黄河》
骆宾王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源。
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
棹唱临风断,樵讴入听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
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03


“其水西南流,注清水。水色白浊,初会清流,乃有玄素之异也。清水又东南径阳壶城东,即垣县之壶亭丘。晋迁宋五大夫所居也。清水又东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与教水合,水出垣县北教山,南径辅山。山高三十许里,上有泉源,不测其深,山顶周圆五六里,少草木。《山海经》曰:孟门东南有平山,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又是王屋之次,疑即平山也。其水南流,历鼓钟上峡,悬洪五丈,飞流注壑,夹岸深高,壁立直上,轻崖秀举,百有余丈,峰次青松,岩悬赪石,于中历落,有翠柏生焉,丹青绮分,望若图绣矣。” (卷四:河水)


『引申』

《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成章寄李相公》

唐 白居易


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时。

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

朝为灵都游,暮有阳台期。

飘然世尘外,鸾鹤如可追。

忽念公程尽,复惭身力衰。

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

尝闻此游者,隐客与损之。

各抱贵仙骨,俱非泥垢姿。

二人相顾言,彼此称男儿。

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今果如其语,光彩双葳蕤。

一人佩金印,一人翳玉芝。

我来高其事,咏叹偶成诗。

为君题石上,欲使故山知。


《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

唐 杜牧


野店正纷泊,茧蚕初引丝。

行人碧溪渡,系马绿杨枝。

苒苒迹始去,悠悠心所期。

秋山念君别,惆怅桂花时。



04


又东过砥柱间,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三穿既决,水流疏分,指状表目,亦谓之三门矣。

河水翼岸夹山,巍峰峻举,群山叠秀,重岭干霄。郑玄案《地说》,河水东流,贯砥柱,触阏流,今世所谓砥柱者,盖乃阏流也。砥柱当在西河,未详也。余案,郑玄所说非是,西河当无山以拟之。自砥柱以下,五户已上,其间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桀出,势连襄陆,盖亦禹凿以通河,疑此阏流也。其山虽辟,尚梗湍流,激石云洄,澴波怒溢,合有十九滩,水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汉鸿嘉四年,杨焉言从河上下,患砥柱隘,可镌广之。上乃令焉镌之,裁没水中,不能复去,而令水益湍怒,害甚平日。魏景初二年二月,帝遣都督沙丘部、监运谏议大夫寇慈,帅工五千人,岁常修治,以平河阻。晋泰始三年正月,武帝遣监运大中大夫赵国、都匠中郎将河东乐世,帅众五千余人,修治河滩,事见《五户祠铭》。虽世代加功,水流漰渀,涛波尚屯。及其商舟是次,鲜不踟蹰难济,故有众峡诸滩之言。(卷四:河水)


『引申』

《砥柱》
柳公权

禹凿锋鈚后,巍峨直至今。
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
顶压三门险,根随九曲深。
拄天形突兀,逐浪势浮沉。
岸向秋涛射,祠斑夜涨侵。
喷香龙上下,刷羽鸟登临。
只有尖迎日,曾无柱影阴。
旧碑文字在,遗事可追寻。

《砥柱铭》宋 黄庭坚书


05


又南过蒲坂县西,《地理志》曰:县,故蒲也。王莽更名蒲城。应劭曰:秦始皇东巡,见有长坂,故加坂也。孟康曰:晋文公以赂秦。秦人还蒲于魏,魏人喜,曰:蒲反矣,故曰蒲反也。薛瓒注《汉书》曰:《秦世家》以垣为蒲反。然则本非蒲也。皇甫谧曰:舜所都也。或言蒲坂,或言平阳及潘者也。今城中有舜庙,魏秦州刺史治。太和迁都罢州,置河东郡,郡多流杂,谓之徙民。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酝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然香醑之色,清白若滫浆焉,别调氛氲,不与他同,兰薰麝越,自成馨逸,方土之贡,选最佳酌矣。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顾,思同旅语。索郎反语为桑落也,更为籍征之隽句,中书之英谈。(卷四:河水)


『引申』

《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
南北朝 庚信

愁人坐狭斜,喜得送流霞。
肢窗催酒熟,停杯待菊花。
霜风乱飘叶,寒水细澄沙。
高阳今日晚,应有接翯斜。

寄友 其二》
明 解缙

风高楚天碧,秋醉凤凰池。
京国三年客,扁舟归独迟。
满倾桑落酒,折尽桂花枝。
政尔相思处,逢君又别离。


06


汜水又北,右合石城水,水出石城山。其山复涧重岭,敧叠若城,山顶泉流,瀑布悬泻,下有滥泉,东流泄注。边有数十石畦,畦有数野蔬。岩侧石窟数口,隐迹存焉,而不知谁所经始也。(卷五:河水)


『引申』

《石城山访陈碧洋主事》
明 吴继乔

海国风涛壮,巍然见石城。
苔痕侵地绿,岭气接天青。
路锁朝霞霭,江横夜月明。
悲风惊树杪,龙卧渴苍生。


07


河水又东分为二水,枝津东径甲下城南,东南历马常坑注济。《经》言济水注河,非也。河水自枝津东北流,径甲下邑北,世谓之仓子城。又东北流,入于海。《淮南子》曰:九折注于海,而流不绝者,昆仑之输也。《尚书•禹贡》曰:夹右碣石入于河。《山海经》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河之入海,旧在碣石,今川流所导,非禹渎也。周定王五年,河徙故渎。故班固曰:商竭,周移也。又以汉武帝元光二年,河又徙东郡,更注渤海。是以汉司空掾王璜言曰: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侵数百里。故张折云:碣石在海中。盖沦于海水也。昔燕、齐辽旷,分置营州,今城届海滨,海水北侵,城垂沦者半。王璜之言,信而有征;碣石入海,非无证矣。(卷五:河水)

『引申』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参考资料:

1.《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2. 图解《水经注》(李岫岩 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